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每一段,都能感受到它在今天依然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感召力。
清明时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聚焦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制作专题报道《守护长征路,走好新长征》,于4月6日19:38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在省委、市委宣传部的推荐与支持下,《焦点访谈》节目组来到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并再次走进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简称碳研院),讲述碳研院在“双碳”新长征赶考路上的科技突围故事,播出时长近5分钟。(点击查看碳研院出镜央视《长征之歌》讲述韶关绿色发展故事)
粤北,红军从闽西、赣南出发后的第一站。1934年秋,红军以很小的代价,巧妙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凭借勇气和智慧,接连突破了敌军布下的三道封锁线,在粤北地区借道西进,被称为“粤北突围”。
今天的粤北,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突围之路。韶关,广东唯一一座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所在地。这座曾经的重工业城市,在国家“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正在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低碳转型的突围。
“对于我们未来从事的工作、如何用我们的科技智慧解决当今碰到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我都得到了一些启示,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
吕建成,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副理事长。这是他第二次带领广州能源所和碳研院的年轻团队们来到粤北红军长征纪念馆。
“如何实现突围?按习总书记所说,科技要自立自强,尤其是高水平科技要实现自立自强。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技国家队,同时是国家高水平的科研机构,我们深感肩扛的责任。”
用勇气和智慧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这正是吕建成团队在长征精神中得到的丰富给养。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正在尝试打造粤北零碳循环的农业、工业生产试点,一座几乎没有碳排放的工厂也即将坐落在广东韶关,就在粤北红军长征纪念馆不远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